定位清晰才能不负重托
贾朋举
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才能牢记千方百计增进人民福祉的使命。只有定位清晰,才能不负重托。为此,公职人员必须始终摆正公职是一种普通职业而不是特权行业的心态,始终摆正公职人员是人民公仆而不是衙门老爷的位置,始终摆正公共权力赋予的公共职位目的是让其承担公共职能,而不是给予个人让其谋取私家利益的关系。
摆正职业心态。公职人员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从业人员,如果一定要按照三大产业的分类,公职行业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国家通过严格的招录程序雇佣公职人员,通过财政收入给予工资福利保障,目的是让其依法依规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譬如社会公共安全、公正的司法裁决等等。拿着国家和人民提供的工资福利,把公共服务做好、做出色是基本要求,而不能依法、有效地提供合格、优良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就是失职渎职,就是不合格、不称职的公职人员,就应当依据情节轻重由有权机关分别给予组织处理、纪律处分、政务处分、移送司法等处置措施。
公职人员必须始终清楚明白公职行业就是一种普通社会职业。公职是服务行业,不是特权行业。公职是一种职业,且是一种对从业人员道德、能力等要求极高的行业,从业人员必须严格恪守职业伦理、职业操守和职业规范,这种职业伦理和规范严格于对普通社会公众的要求,且均已上升到国家法律法规层面,如《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等,违反了公职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规范,回应他的就是毫不含糊的问责处理。
摆正公仆位置。政府公职人员的客户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和政府最根本的宗旨,也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政府门前竖立“为人民服务”的标语,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变初心。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再到共同富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围绕如何提高、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如何增强、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感,一切为了人民更好,这是党和政府肩负的唯一使命。脱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就有腐化变质的危险。
公职人员必须始终清楚明白自己是人民公仆,不是衙门老爷。作为服务业的特殊分支,对政府公职人员的作风要求必然是合法、清廉、公正、透明、高效、亲民,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本质上让公职人员脱离了公仆的角色定位,走向了为人民服务的反面。
摆正公私关系。政府机构的“三定方案”,明确了政府职能法定、机构法定、编制法定。实质上,基于公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常识,政府工作人员承担公共服务职能,也必须权限法定、程序法定、责任法定,这是建成法治政府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文本上的条文如不能在实践中被有效运用,就会徒具虚文。公职人员首先必须是一个知法守法者,其次才能是一个执法者,明晰“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严格控制、规范、约束自我行为,这是依法履行公职的基本前提。
公职人员必须始终清楚明白公权力是法律赋予给政府的目的是让其承担公共服务职能,而并没有把权力赋予给个人,把公共权力当成私人权力,把平台当本事,混淆公事与私事的关系,铤而走险用公家权力谋取私家利益就要准备接受审查调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高压反腐、制度反腐是一种常态不是一场运动,终身追究、终身问责也是制度常态,不要轻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惩贪肃纪的坚定决心和雷霆措施,不要轻视亿万国人对政治清明、社会公正的殷切期盼,不要轻视党纪国法捍卫公平、伸张正义的庄严宣示。
摆正职业心态,摆正公仆位置,摆正公私关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本职岗位上对自我清晰定位,依法高效履职尽责,才能不负人民重托。
作者单位:黄骅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