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官微:jinribohai521

“大校军官”回乡当“村官”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9-08-06 10:39来源:沧州日报

  提示:石炳启是原总参副师级大校军官,从军40年,始终割舍不下对家乡的情谊。2017年退休后,他在家乡领导和乡亲们的多次邀请下,带着老伴儿回到家乡河间市兴村乡大庄村,当起村党支部书记。回村后,仅用半年多时间,他就让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内活动一呼百应,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这个当地有名的后进村一跃成为先进“标杆”。石炳启2019年先后荣获沧州市模范退役军人、十大“北京军休榜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称号。

“大校军官”回乡当“村官”

——河间退伍军官石炳启回乡服务村庄建设的故事

本报记者 刘杰

  石炳启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杯子和一把尺子。他说,自己处理任何事,都是一杯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
  多年的军旅生活,练就了石炳启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上任后,他仔细梳理村内矛盾,发现村里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部分村民不按规矩做事导致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石炳启经过多日走访深入了解,制定出台了大庄村第一份红头文件《大庄村村规民约“十要”“十不准”》,这份文件得到了村民代表的签字认可,并通过张贴公告、大喇叭广播等形式,做到了家喻户晓。之后,村里又相继出台了《大庄村房屋街道管理规定》《关于大庄村村内整体绿化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红头文件。有了文件,就有了规矩,就有了处理矛盾的“尚方宝剑”,村内出现的各种矛盾都在“红头文件”中被一一化解。
  年近八十的村民王成先在自家房外私自搭建棚房,明显不合村规,理应拆掉。但是这老人脾气太大,与人发生矛盾时,总爱用头去撞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不敢惹”。石炳启带领村支委三人去了现场,对老人说:“是您自己拆还是我们拆?”没想到老人平静地说:“你们拆吧。”于是大家一齐动手,顺利拆除。第二天早上,石炳启在村中遛弯时发现,一夜之间,老人房外的棚子又搭建好了。这次石炳启带领“两委”成员五人再次拆除。想不到的是,经过一夜,棚房又搭建好了。石炳启哭笑不得,带领全体党员和村民调节委员共15人又一次拆除。三次较量之后,老人再没有私搭乱建,村民问他为什么?他说:“石书记不贪污、不占公家便宜,一心为咱老百姓服务,我佩服他。”这一拆,村里其他私搭乱建的拆除就容易多了。
  解决了私搭乱建的问题,石炳启开始规划村庄的整体建设。但掣肘的关键问题是村里没有集体用地,村级建设无法开展。通过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商议,决定把街道两侧、房屋周围统一规划栽种花草树木,凡是村内院外的树,除了有观赏价值或者古树外,一律砍伐,村内所有空地收归集体所有,统一纳入整体规划。规定是有了,但是真正实行起来却是不容易——收归集体所有涉及到自身利益,部分村民意见很大。石炳启说:“这件事必须办,不办到底绝不收兵。”期间,王成先老人身先士卒,把池塘边上的一亩三分地无偿交到村里,还积极配合村“两委”做他人的思想工作。在王成先老人的带动下,村里不到2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预定任务的90%,不到一个月收回闲散土地40余亩,建起了篮球场、休闲广场、儿童游乐场。
  在石炳启这位“老干部、新书记”的带领下,村民自愿参与成立了“老年护村队”“村民调解委员会”等组织,大庄村的村风发生了明显转变,村里的事顺了,村民的心齐了,“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号子喊得更响了。前不久,石炳启和战友们相聚,大家惊叹石炳启像个正儿八经的农民,又黑又瘦,都劝他交班回北京,别这么辛苦了。可石炳启的心里正谋划着大庄村的发展蓝图,他要把大庄村打造成“花园式村庄”。他说:“作为一名军人不能躺在功劳薄上吃老本,要不忘初心立新功,为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理管理办法 今日渤海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7-3155727
c 2015-2017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备案编号:冀ICP备10008322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17

http://beian.miit.gov.cn

技术支持:河北欧米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