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乡村的“跨界融合”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9-08-19 10:58来源:沧州日报 小乡村的“跨界融合” ——走进泊头市后八尺高村感受乡村旅游发展 本报记者 孙 健 本报通讯员 尚宇杰 走进泊头市后八尺高村,瓜果香阵阵,铸铁声铮铮。谁能想到,几年前,村里还到处是铸造的小作坊,脏乱差的村庄环境,惹得村民怨声载道。 “想要村民住得舒心,就必须让村庄环境大变样。”在村党支部书记段玉海的带领下,几年间,村里硬化道路、修建游园、种植树木,村庄环境实现了大变样。 村庄环境变美了,可多年来形成的铸造小作坊如果还是老样子,环境势必不能保持长久。恰逢这几年泊头加大铸造产业整改提升力度,村里的铸造企业也开始了“自我革命”,往日烟尘冲天、环境脏乱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看到村庄和企业的勃勃生机,村“两委”想到一个“金点子”:依托多年来形成的铸造业,推出村庄独有的“铸造+书法”游。 “旅游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势头正旺,国家频频出台支持旅游产业的政策,打造底蕴丰厚、特色突出的铸造旅游产业,不仅恰逢其时,而且必然有竞争优势。”段玉海告诉记者,借助“中国铸造名城”这张名片,村里打起了工艺铸造书法林的“算盘”。 说干就干,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的铸造书法林项目几年来初具雏形。“这里有书法家创作室、‘垂珠篆’书法研究室、书法铸造品展示室等,既能赏景游玩,又能进行书法创作、研究交流。”村里的资深书法爱好者王依天对这个项目有着自然的亲近感,“徽派的建筑风格,铸铁的工艺,尤其是200余块铸造书法作品打造的书法长廊,全面体现铸造文化,俺们村也有了别具特色的景点。” 后八尺高村地处果区,树木覆盖率高达60%,两面靠河,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看着铸造书法林项目一天天人气渐长,村“两委”又琢磨起了“第二招”:借助果园优势,打造十里桃园。 “要想吸引更多的游客,就得让景点大众化,老少皆宜。”段玉海说,为此,村里在清凉江北岸,规划建设1平方公里的集康养、游乐观赏、果品采摘于一体的综合项目。 “桃花劫”“桃花源”“桃花宴”,是十里桃园的精髓所在。今年夏季,来自市区的游客李春辉带着女友专程到这感受“桃花劫”。“这里以‘爱情’作为设计主题,‘爱情路’‘许愿树’等都寓意着爱情的美好,别有一番韵味。” 相比之下,“桃花源”为精品桃花观赏区及桃木工艺品采购区,也可作为游客研学点;“桃花宴”则以“原生态,纯自然”为亮点,现场制作桃花糕、桃花露、桃花精油、桃罐头、桃花果子酒等,给游客带来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 随着越来越多游客的到来,村里瞅准“无公害有机农产品”采摘的商机,想出了“第三招”:利用零散或者是不适于机械耕种的地块,统一规划种植香椿树。除了开发香椿煎饼皮、香椿茶、速冻香椿等产品,还吸引广大游客前来采摘,今年村里每亩香椿收入近3000元。 “如今,我们村逐渐形成以铸造企业和铸造书法林为主的铸造体验游、以多种果树种植为载体的农业观光休闲游、以香椿种植为主的采摘体验游,仅今年上半年就接待近5万人次游客。”段玉海说,下一步,村里还要充分挖掘革命老区优势,打造以抗战遗址为载体的红色文化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