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之制”推进新时代“中国之治”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9-12-02 14:11来源:沧州日报 以“中国之制”推进新时代“中国之治” 刘俊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进入新时代,“中国之制”在“中国之治”上“担起新使命”“迈出新的步伐”。“中国之制”建设,有利于“中国之治”下的人民群众铸牢理想信念、坚守价值追求、聚合磅礴之力,推动中华民族意气风发地追求梦想、开创未来。 “中国之制”建设有利于传承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贯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积蕴于近现代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特别是在中国崛起中迸发出来的强大的民族集聚、动员感召效应的精神及气象,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彰显和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红旗渠精神、塞罕坝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航母精神等,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精神,无数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奋斗中领导人民锻造出来的。 “中国之制”建设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推进新时代的伟业,必须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凝聚力。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国家既经历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变迁,也经受了不少重大考验;改革开放以前,经受了抗美援朝战争、三年困难时期、唐山地震等重大考验。改革开放后,又经受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特大洪灾、2003年非典重大疫情、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考验。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我们不但胜利渡过了这些难关,而且有力地巩固了政权、持续保持了国家政治和社会大局的稳定,取得了一系列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成就,其根本原因就是:70年来,我们党在制度建设上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改善民生,不断通过制度建设加强社会治理,为社会长治久安打下了基础,实现了人民从贫困到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即将全面小康的跨越。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根本的力量在人民,最强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凝聚起来的人民群众。中国力量,归根结底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起来的力量。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真正万众一心团结凝聚起来,便会形成无比强大、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中国之制”建设有利于构筑中国价值 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的“13个坚持”,有利于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人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实质上是把先进精神和价值体系内化为人的素质、转化为人的自觉行动的过程,是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的过程。“中国价值”的实现、展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制度建设的巩固和发展,因为制度和法律在促进和保障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制支撑,营造良好法制环境。 作者单位:市委研究室
文章分类:
沧州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