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 一份爱 一个梦
——沧州爱心人士为藏区孩子建起爱心图书室
本报记者 孙晓卉
“我叫扎西曲措,你们的图书已经送到我们这里了,新的一年,祝你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感谢你们把心爱的图书送给我们,让我们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我们的心是互连的!”
“欢迎你们有时间到我们这里来!”
……
近日,新华区路华小学办公室,读着一封封来自千里之外的感谢信,副校长李健的心里暖暖的。“谢谢你组织的为藏区孩子捐书活动,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献爱心的意义,等寒假结束后,我一定把这个故事讲给学校的每一个孩子听!”李健对刚刚从西藏石渠县正科乡许巴村赶回来的汤文浩说。
去年6月,一场为藏区许巴村图书募捐的活动在路华小学操场上举行。活动发起人,正是河北思科立珂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汤文浩。而这次活动的发起,缘于汤文浩的一次援藏经历。2018年底,在和朋友聊天时,汤文浩得知,西藏石渠县正科乡许巴村位于金沙江通天河河畔,是中国西部最偏远、交通最不方便的地区之一,基础教育严重落后。为了提高藏族孩子的文化知识,当地寺庙会在寒假期间,将周边学龄孩子集中在许巴村进行免费补课,任课老师由寺庙喇嘛、周围小学老师、当地大学生等组成。于是他报名参加了“许巴村补习班”。那段时间,汤文浩和许巴村的孩子们朝夕相处,艰苦的学习环境、匮乏的学习资源,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支教结束后,汤文浩决定为孩子们做件有意义的事——募集图书建图书室(本报曾予以报道)。
说起募捐和送书的过程,汤文浩的心里充满了感动,路华小学的孩子们积极参与,捐出了心爱的图书;泰合隆兴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无偿捐赠了300册少儿读物;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团委派出大学生志愿者,义务负责图书的搬运及整理;还有一些没有留下姓名的爱心人士,纷纷将图书、文具寄到汤文浩的公司,委托他向藏区的孩子献上一份爱心;当物流公司得知是送往藏区的爱心图书,运费减半……
今年1月7日,2000余册图书终于被运送到了许巴村,经过和村里负责人沟通,图书室选在位于山顶的寺庙里。那天,当地下起了大雪,运书的车辆无法开至山顶,只能停在半山腰。得知渴望已久的图书到了,村里的孩子们纷纷赶来,他们如获至宝般地扛着一箱箱沉重的书籍,小心翼翼地往山上走,生怕一个不小心会弄丢这些“宝贝”。为了给这些图书“安家”,当地村民将自家的柜子捐了出来。“孩子们见到图书就像干枯的禾苗遇到了雨水,一打开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汤文浩笑着说。然而,这些图书的意义,远不止丰富知识这么简单。“祝你们快乐,读好这本书。”“当你们看到这本书时,一定会喜欢的,好好学习哦!”“你们那一定很冷吧,送给你一贴暖宝宝。”……每本书里,或书写着一段鼓励的话语,或粘贴着贴心的小礼物,尽管相隔千里,一本小小的书籍,却拉近了这些素不相识的孩子们的心。
建起图书室后,汤文浩并没有马上回来,而是参加了当地的“许巴村补习班”,义务为孩子们授课,也让他感受到捐书活动的意义所在。“课余时间,孩子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到图书室借阅图书,借到书的孩子,席地而坐,立即打开书本读起来。轮不到的孩子们在外面等着,就怕错过机会。”汤文浩心酸地说。
要离开许巴村了,孩子们用当地最高的礼节为汤文浩送行,40多条哈达挂在了他的脖子上,并和他一一合影。临行前,汤文浩回头望了望教室,没想到孩子们正齐刷刷地向他挥手告别,一刹那,汤文浩的双眼模糊了。此刻,他的心里又多了一个梦:在藏区,有许许多多像许巴村的孩子们一样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阻挡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世界的认知。“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能和我一起来帮助这些孩子,用我们的力量,为他们铺就一条通往外界的天路。”汤文浩憧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