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刘皮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东升深知自己必须为全村父老乡亲的安全负责。他带着自己的儿女和妻子,一起坚守在卡点——
瞧这一家子,全都在执勤
本报记者 张丹 本报通讯员 刘宏福
2月16日早上6点钟,天还黑着,王东升就起床了。
起床之后,他叫醒了隔壁屋还在熟睡中的儿子。
简单吃了口饭,王东升嘱咐儿子多穿件厚外套,然后爷俩走到村口卡点开始执勤。
大年三十 紧急上岗
王东升是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刘皮庄村的党支部书记,到2月16日,王东升已经在卡点执勤了22天。
王东升是在大年三十那天,自己先行动起来的。
那天,王东升发现电视新闻里,关于新冠肺炎的报道越来越密集,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中午吃完饺子后,王东升一直在琢磨这事儿。思来想去,下午两点多,他终于坐不住了,一个人跑到村委会,打开大喇叭,在大喇叭里广播起来。
王东升广播的内容,主要是宣传现在疫情的严重性。同时,他还做了个决定:大年初一,各家各户不要再出门拜年了。
广播结束后,王东升召集村两委的负责人,还有村里几位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成立了村里的防疫工作小组。
从防疫工作小组成立那一刻起,王东升就安排小组里的组员开始工作了——把全村363户全部排查一遍。
执勤压力大 全家齐上阵
大年初一早上,王东升就接到了乡政府工作群的微信通知:下午到乡里开会。
开会的内容也是关于疫情的,要求各村严格控制人员出入。
王东升下午3点多在乡里开完会,马上就安排人对村里的出入口进行了封堵。
村里一共有8个出口,王东升安排人堵了7个,在剩下的一个出口处,设置执勤卡点,想要出入刘皮庄村的人,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测温、登记。
当天晚上,王东升忙到了10点多才回家。
王东升的女儿王伟伟,是黄骅市官庄乡中学的老师,也是一名党员。
看到爸爸忙得顾不上吃饭,也出于一名党员的责任心,王伟伟主动提出,第二天要到卡点帮忙执勤。
王东升一看女儿有这样的觉悟,挺高兴。随后,他动员儿子:“要不你也向你姐姐学习,跟着一块执勤去?”
在王东升的带动下,王东升的儿子王龙庆、妻子王翠艳,也都加入到执勤队伍中来。
卡点纠纷多 用心去解决
在卡点执勤不是件容易事儿,算上王东升一家,一共11个人,要24小时执勤。
白天出入的人多,执勤的人要一直站在外边;夜里人少些,执勤的人就待在一辆旧面包车里,防止有人夜间出入。
实在冷得受不了了,王东升就给面包车里装了个电暖气用来取暖。
前两天下了两场雪,王伟伟在外边执勤被冻感冒了。
当时王东升有点儿害怕,他怕女儿再发烧。
好在王伟伟吃了感冒药,病情控制住了,没有别的大问题。王东升让王伟伟先别去执勤了,可王伟伟不同意,第二天又上岗了。
村里一设卡点,有些人不理解,也因此产生了不少纠纷。
采访当天,村里一个小青年开车从外村回来,执勤人员让他把车停在村外。小青年不同意,三说两说和执勤人员吵了起来。
王东升顾不上接受采访,赶紧去劝。小青年说,自己车上有孩子,怕冻着孩子。
最后,经过再三协调,王东升用自己停在村里的车,把小青年一家送到了家。
这样的事儿,在卡点,几乎每天都有。
前两天,村里有个年轻人,带着两位老人去市里看病。看病回来,按照规定,他们的车也不能再进村。
两位老人不愿意,说车上有桶装水和一些菜,不把这些带回去,家里就吃不上饭了。
王东升和儿子一听这情况,二话没说,用自家的车把这一家人送到家,并把桶装水和菜给拎上了三楼。
“也担心、也心疼,全家上阵一定能赢”
王东升的妻子王翠艳,除了在卡点负责给出入人员量体温外,还负责后勤保障,给卡点工作人员买面包、方便面等日常物品。
有时候,活儿一多,她自己也顾不上吃饭,更顾不上去给家里人做饭。因此这一家人,这些日子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的。
王东升说,这20多天,一家四口没在一块儿吃过饭。
前几天,王东升的儿子也因为在外边冻得时间太长感冒了。
看着孩子的难受劲儿,王东升也心疼。
说实话,从小到大,王东升没让孩子们受过这种罪——在外边一冻就是好几个小时。
不过,王东升说,这就权当是给孩子们进行锻炼了。
“好多一线的医护人员,不也跟咱孩子一样大嘛。”王东升说,“人家那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呢。”
说起全家齐上阵,王东升觉得,一家子都在这,干劲儿更足。
“都说舍小家为大家嘛。”王东升说,他们这一小家人,做不了太大的贡献,只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能保证全村的老老少少都安全。
如今,王东升和工作人员已经把全村363户排查了四遍。在疫情结束前,排查工作不会结束。
王东升说,如果每个村、每个社区都这样,严把出入口、不间断排查,相信很快就能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