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都住在办公室
——记运河区南陈屯乡王庄子村党支部书记王少兰
本报记者 邢程
“各家各户注意了,现在播报防控疫情注意事项……”清晨,运河区南陈屯乡王庄子村委会的大喇叭又开始广播了。村党支部书记王少兰照例坐在广播室,一坐就是半上午。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王少兰吃住在村党支部办公室,将党的声音和疫情第一时间传达给村民。
王庄子现有人口1165人,290户。因修北京路,将村一分为二。“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全村共有15个出口,给防疫增加了难度。艰难时期,我必须留下。”王少兰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峻,从过年开始,他便开始了24小时驻扎在村里工作。正月初一一早,王少兰接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通知,他立即驱车赶往王庄子村党支部办公室,第一时间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着手展开工作。仅用一天时间,王少兰就带领大家将村里12个进出口设置了围挡,并安排人员在其余3个出口值守。
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王少兰,从正月初一离开家,一直留守在村里,没有回过家一趟。脑子里每天想着怎样能把安全保障做到最好。王少兰说,为了尽最大可能保障全村人的安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商议后,决定在3个可通行的进出口用集装箱活动板房设置了隔离房,并安排专人给进出村的人员和车辆进行全方面消毒。王少兰不放过每个细节,除了设置隔离房,还专门在村里找来废弃的地毯,把按比例稀释好的消毒液喷洒在上面,铺在所有进村人员的必经之路上,对进村人员鞋底消毒。为了避免用过的口罩携带病毒造成二次污染,专门设置了两个废弃口罩专用收集垃圾桶,并联系城管部门定时统一消毒处理。
王少兰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天挨家挨户进行防疫宣传,对外来人员进行排查,执行全村一人一档,严格记录有无外出、有无发热、有无接触武汉外来人员等信息。不仅如此,王少兰还建立防控新冠病毒微信群,290户村民至少每户有一人在群内接收通知,线上线下宣传同时进行。
在王少兰的积极号召和带领下,村里成立了退伍军人志愿队和党员志愿队,30多名志愿者每天分2班轮流执勤巡逻,严格管控人员出入。
王少兰自费给村里买了300公斤84消毒液;村委会主任刘洪亮为村民购买了1000个口罩;村民王末兰主动提出,用自家喷洒农药的电三轮为村里进行每日两次的定时消毒……不少热心村民看了为之动容,常为值守人员送来食品。常年居住在外地的王超兰得知情况,也通过朋友带回20箱水果,慰问值守人员。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作为一名老党员,面对疫情我义不容辞。”50岁的王少兰说,“大家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相信很快就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