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市传染病医院结核二科主任医师荣立萍完成了隔离病区的工作,开始进行隔离医学行隔离医学观察。这些日子,家中儿女隔空的祝福与鼓励一直陪伴她左右——
一个纸口罩
本报通讯员 殷建民 刘兵 本报记者 李小贤
2月20日,刚在酒店安顿好,荣立萍就迫不及待地接通了家人的视频。女儿可爱的模样、儿子贴心的话语,让荣立萍心里暖暖的。
视频结束后,荣立萍开始翻阅她和家人这些日子的聊天记录。在隔离病区的日子里,她不敢与家人视频,担心让家人看到她脸上的压痕。
当看到聊天记录中女儿的一张照片时,荣立萍又一次泪眼模糊。女儿脸上挂着笑容,手里拿着一张她和哥哥制作的纸口罩。口罩上,女儿画了花、蜜蜂还有蝴蝶,儿子在上面写了“妈妈必胜”。儿女用这种方式为荣立萍鼓劲加油,期盼着妈妈能和众多医护人员一起打败病毒,早日回家。
今年42岁的荣立萍是市传染病医院结核二科主任医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她主动请战,将上高中的儿子和5岁的女儿交给年迈的父母照顾。她拿着行李准备离开家时,儿子抱了抱荣立萍说:“我长大了,可以照顾家了,你放心吧。”荣立萍没敢叫醒熟睡的女儿,只是在她额头留下了轻轻一吻。
家就是坚强的后盾。没了后顾之忧,荣立萍一头扎进了隔离病区。她向更有经验的前辈学习,带着年轻的医护人员应对各种情况。查房问诊、调整治疗方案、疏导患者情绪、配合护理人员整理病区卫生……她的工作紧张又有序。
隔离病区的患者情绪非常不稳定。作为一名从医20多年的医生,荣立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道如何与患者打交道,更能安抚他们的情绪。
在隔离病区内,一名患者因心理压力大,情绪很不稳定,拒绝治疗、吃饭。荣立萍得知情况后,来到患者的病房,耐心地和他聊天,分析病情,聊患者家里的情况……就像亲人一样和他唠起了家常。
20多分钟过去了,患者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荣立萍又给患者热好饭菜,看着他把饭吃完。荣立萍戴着密实的口罩,有些缺氧了,汗水已经湿透了防护服里的过度服,但她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虽然现在正进行隔离医学观察,但荣立萍还是时刻关注着疫情的情况。荣立萍说:“隔离医学观察的日子结束之后,如有需要,我会继续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