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销杏”变成了“爱心杏”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06-16 14:14来源:沧州晚报 黄骅一果农家的杏滞销。家住黄骅市常郭镇李子札村的刘书榕买下250公斤杏后送到养老院—— “滞销杏”变成了“爱心杏”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本报记者 马晓彤 摄影报道 近日,黄骅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的养老院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250公斤杏。后来大家才知道,这250公斤杏是一名男子从一位杏滞销的果农手里买来的。 买杏的这名男子名叫刘书榕,今年34岁,是黄骅市常郭镇李子札村人。多年来,帮助他人已经成为刘书榕生活的常态。 养老院收到250公斤杏 6月6日,黄骅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养老院收到了250公斤杏。看着几十箱杏整整齐齐码放在养老院门前,大家又好奇又开心。“现摘的杏,大家快来尝尝吧!”刘书榕招呼着养老院的老人们。 看着老人们不好意思开箱拿杏,刘书榕率先打开箱子,将黄灿灿的杏剥好皮后递给身边的老人。在刘书榕的带动下,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开始给老人们分杏。杏很新鲜,咬一口鲜嫩多汁,酸甜可口,老人们边吃边夸杏好吃。 看着老人们吃杏时露出的笑脸,刘书榕擦擦脸上的汗,心里比自己吃了杏还甜。 “小伙子,这个杏真好吃。你怎么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杏啊?”一位老人问刘书榕。在大家再三追问下,刘书榕才道出了实情。原来,这250公斤杏是他从一位杏滞销的果农手里买来的。 他把果农滞销的杏“包圆”了 6月5日中午,经营超市的刘书榕外出办事时,看到一位老人正愁眉苦脸地和别人说着什么。刘书榕走近一听才知道,老人是想拜托别人买他的杏。老人年近八旬,头发全白了,背有些驼。这位老人看起来很着急,顾不上擦满头的汗。 看到老人在烈日下焦急的样子,刘书榕忍不住上前去询问老人有何难处。老人说,他姓刘,是常郭镇前六十六村人。他家有几棵杏树,今年结了不少果子。无奈老人的子女不在家,他自己身体不好,摘不了杏,也无法去远处卖杏。眼看着这么多杏要烂在树上了,老人非常着急,赶紧出来问问有没有人买杏。 “那些杏我全都要了,您别发愁了!”得知老人家共有250公斤杏,刘书榕这样告诉对方。老人着急地说:“小伙子,500斤杏你要怎么处理啊!买一点儿就行!”老人说。刘书榕赶紧和老人解释,他要把这些杏送给养老院的老人们。 听完刘书榕的话,老人冲他竖起大拇指。刘书榕想去和老人一起摘杏,被老人拒绝了。 “小伙子,你买了这么多杏,已经解决了我的难题,你再自己去摘杏,我就太不好意思了。我叫上几个村里的人帮忙摘杏,第二天直接送到养老院!”老人说。 超市里的暖心故事 6月15日,笔者采访刘书榕时,他刚刚送给一位老人很多食材。刘书榕说,一名老人去他的超市选购豆奶粉时突然哭了起来。刘书榕询问后得知,那位老人患有小脑萎缩,家人又卧病在床,她自己一人不会做饭,正愁得不行。说着说着,老人哭得更伤心了。刘书榕赶紧拿了一些挂面、方便面等简单易做的食材送到对方手里,并对对方说:“不够再来拿。” 笔者采访中得知,这位老人只是刘书榕帮助的众多对象中的一个。去年1月,在黄骅市常郭镇富地百货商场附近,一辆汽车突然冒烟起火。紧急关头,刘书榕第一时间冲出去,和车主一起把火扑灭。 几年前,大学毕业后的刘书榕放弃去大城市发展的机会,回到家乡创业。后来,他开起了超市,把外面的商品带到村里,又把村里的特产卖出去。这期间,他帮助过很多有困难的人。在2018年度沧州市“狮城好青年”系列评选活动中,刘书榕荣获“最美青年创客”称号。今年,他又被评为“沧州市优秀青年标兵”。疫情期间,他将超市里的口罩和消毒水全部捐了出去。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别人。”刘书榕说。 下一篇“抗压教育”不容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