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官微:jinribohai521

“女德班”能激发孩子的善心?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08-03 12:01来源:沧州晚报

“女德班”能激发孩子的善心?   

尹琳  

7月29日,山东曲阜的一个夏令营活动中,“女德班”再次死灰复燃。  

据教学现场视频显示,多名孩子在教室观看一段教学视频。视频中一名女孩正自述个人经历,称自己曾“伤风败德”“不要脸”“给祖宗蒙羞”,同时称“那些不正经的女孩”才会戴“美瞳”。  

当天下午,山东曲阜官方作出通报,责令停办被曝光的夏令营。对其涉及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  

在该研究会的一段宣传纪录片中,其会长康金胜声称,要“通过羞耻恢复善心”。  

“女德班”制造的羞耻感,是否真的可以激发孩子的善心?  

心理学家发现,强烈的羞耻感会造成个体的破碎感,那种“我要崩溃了”的感觉是非常折磨人的,当你的自尊严重受损时,深深的羞耻感就会侵蚀内心世界,让你感觉空虚、无能和没有价值。  

从心理学家的研究中发现,这样的羞耻感和善心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却和抑郁存在清晰的关联性。  

一项对高校457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羞耻感与抑郁呈显著的正向关系。  

许多人并不了解羞耻感与抑郁的关系,相反,他们却相信让孩子感受到强烈的羞耻感,让孩子觉得自己很糟糕,孩子就会听从权威的话,听从自己的话。  

“你真丢脸”“你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  

这明明是羞辱和贬低,却异化为一种教育手段。有时候,这种羞辱的做法也许真的让父母、老师觉得有用处,“你看,他不闹腾了”“现在乖多了,一天到晚都缩在家里,不出门了”“懂事了,不敢顶嘴了”……  

参加这类夏令营的父母,往往经历着孩子难熬的青春期。打架、骂人、沉迷于上网、不理父母、逃学、惹是生非……每一样都令人头疼和手足无措。对于沮丧的大人来说,只要孩子不闹腾,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是,他们不知道,不折腾、不愤怒,不是因为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而是因为被周围人的恶意评价激发出深深的羞耻感,转而攻击自己,攻击自己内心的生命能量。看上去听话了、乖了,其实孩子是“生病”了。  

这个残酷的事实,“女德班”的负责人是不会告诉父母的。  

在英国知名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的眼中,充满了反社会倾向的青少年其实最初表达的是一种无助感,他们希望找到一种方式向大人们求助——我的环境不够好,我想要一个稳定自我情绪的方法和房间。比如,我感觉到很孤独,和至亲分离很痛苦,没有人能好好地照顾我,我缺乏自主感,我被过度控制了……  

他们用愤怒来表达求助的信号,这种表达方式很可能让家长很难接受。但是,如果你能够放下对不良行为的过度关注,去思考孩子表达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那么你就更有可能读懂他的愤怒,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帮助。  

愤怒虽然有很大的破坏性,但从人的生命力的角度来看,说明他有能量,他还活着,他还在跟环境保持着交流。  

如果家长不能接受这样的求助信号,仅仅认为这是不好的行为需要禁止,或者认为这是孩子对自己的指责而心生愤怒,觉得是孩子的不乖可能给整个家庭带来麻烦,那么家长就会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消灭孩子的攻击性和消灭不良行为上。  

羞耻感的教育,是让孩子把对外的攻击,转化为对自己的攻击——“都是你不好”“你害了大家”“你是一个坏人”……  

这种做法,只会让人打落牙齿和血吞,吞下所有的愤怒和痛苦,以抑郁的姿态,维持整个家庭的和谐和安宁。   




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理管理办法 今日渤海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7-3155727
c 2015-2017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备案编号:冀ICP备10008322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17

http://beian.miit.gov.cn

技术支持:河北欧米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