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促进沧州武术发展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08-03 12:05来源:沧州日报 以人为本 促进沧州武术发展 赵洪志 孙春艳 千里大运河正掀起文化带建设高潮,为沧州武术借势崛起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当务之急,是实施“全人武术”,打造价值新高地,培育传统特色、民族风情、市井百态、现代气韵的武术人文和景观新群落,为推动“333465”工作思路蹄疾步稳地落实落细,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为沧州这颗“运河明珠”赋能增色。 所谓“全人武术”,就是坚持武术为根、文化为魂、育人为本理念,通过全方位开发武术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功能,使受教育者能够与时俱进地实现人的意志、人格、体能、交往等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推动实现武术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推动更多的人在习武中成长,进而带动武术产业的全面繁荣。 叫好还要叫座,沧州武术面临挑战 沧州武术历史悠久、门派林立、风格多样、名人辈出,演绎了数不清的神奇传说。进入新时代,被评为全国第一个地级“武术之乡”,涌现了多位世界、全国冠军;向搏击、演艺界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国内外前来“朝圣”者络绎不绝;有的国家以膜拜的心情举办“沧州杯”武术比赛;沧州武师成为“真功夫”“好功夫”的代名词;在拳击、柔道、跆拳道等新引进项目中表现出色,显示出了极强的搏击文化兼容力。 成绩的背后,却也时时面对窘境。 相对于前些年,武术人口急剧减少,那种家家习武、处处拳场的景象踪影难觅;不少技艺传承后继乏人,很多武林耆宿身怀绝技,却无人向学;武术作为文化形态远离人们的关注,很少能够在生活中对人们形成影响;产业不成规模,武术馆校规模小、学生少,器械、服装等衍生品生产厂家少,赛事活动少。 长此以往,武术之乡会名不副实。历史上,沧州武术的繁荣是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求;今天不景气的症结则是与时代脱节。 如何才能“叫好又叫座”?首先是武术界本身的问题:依赖思想严重,认为政府对武术重视、投入不够。实际上,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大张旗鼓地看重、宣传、推广武术,教育方式上,多数仍然是单一的口传身授,虽有大规模的课堂教育,但被认为不适合传授“真正”的武术;不少拳师喜欢用江湖、帮派、码头文化对学员进行思想、行为影响,远离了合作、开放、进取的时代主题;很多拳师缺乏市场经济、时代传播基本知识,凭一身功夫带艺创业,寻找商机、合作伙伴时办法不多;在继承传统上成绩很大,但没有解决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没有解决武术在“后继承时代”如何服务社会的问题;对于武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而长期积淀的优秀沧州武术精神,如爱国报国、有勇知方、吃苦耐劳、开放习武、崇德敬贤及“式通百节招通胆、气润三焦德润身”等,在任何时代都是推动人成长进步、修养身心的宝贵资源。 其次是社会环境的改变:强大的现代传媒、丰富的娱乐和运动项目,将许多人的兴趣拉出了武术圈;武侠小说及相关影视片扭曲了对武术的认知,导致错误认知,使人们厌倦了打打杀杀;认为练习武术会付出很高的机会成本,就业门路不够宽广;工商界、文化界对武术的关注比较低,对其文化内涵、商业价值缺乏深度开掘与融合推进。 然而,在外地动辄是成千上万人的武校、风靡国内外的赛事,财源滚滚、带动就业,“叫好又叫座”。其门派数量、人才储备、技术水平、传统积累,远不能与沧州相提并论。反差强烈,表明沧州武术前景一片光明、潜力巨大,关键是如何搞好武术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 以人为本,促进“全人武术”实现硬核超越 近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指出,“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全社会对个体自身成长的追求,已形成了普遍的高度自觉,使武术这样能够展示人的本质力量的文化门类,迎来了最广阔的舞台,只是这舞台需要我们意气风发地去争取、建设,而非伸手等靠要。那么,加快实施“全人武术”,形成以武术促进人的成长、塑造与时俱进的人格为主题的路径,就能够打造出应时代之需的“新风口”。 武术训练过程,能够对人的情商、适应性、创造性、科技知识、个性化进行全方位的有效启蒙、深度锻造。而沧州武术留下了许多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以武育人、助人成长的宝贵财富。如习武能够养成忠心爱国的道德追求、唯物辩证的哲学理念、自强不息的进取意志、崇德守法的行为方式、精益求精的科学思维、开放创新的博大胸襟、勇敢坚韧的性格品质、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这些人格特征、综合素质,是武术价值超越时代的硬核,为当前社会生活所急需,尤其是青少年更能从中终生受益,实现全面发展。进而激活大众习武热情,推动武术在套路、技击、健身、娱乐、审美等领域不断进步,实现传统模式与现代应用交相辉映。赛场竞技、舞台表演、公园健身、学校教育等共同繁荣,就能使沧州武术携带传统,在现代场域内华丽转身、高谈阔步,创造出根植于先人又超越先人、在更大范围内造福人类的新辉煌。 近年来,韩国以简化后的跆拳道作为载体,附以礼仪、晋阶、赛制、服装等特色文化,引进大财团资本运作,迅速形成了融经济、文化、教育、培训、比赛于一体的巨大产业链,风靡全球,并跻身奥运会,这一现象可以给武术以启发。 做到六个“好”,期待沧州武术与时代同行 沧州如果以“全人武术”作为发展方向,只要方法得当、推进有力、长期坚持,一定能够打造武术文化及产业百花齐放、精气神洋溢的活力沧州。 重点是做到“六个好”。 一是编制“全人武术”理念引领下的“好规划”。将“健康身体、健美运动、健全人格”的培育和塑造,作为“全人武术”的三层次目标,并以之统筹武术诸项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使武术文化及其产业发展有所遵循。 二是实行因地制宜推动武术发展的“好政策”。对与武术有关的项目建设用地、资金、赛事、招生等现实问题,在符合有关政策的前提下,给予有力的支持。 三是编纂一套“全人教育”武学“好教材”。着眼于通过武术培养一批新时代全面发展、积极奋发、健康向上的好公民,规范和编纂与时俱进的沧州武术精神、文化、拳种,适应不同阶段的系列教科书,做到政府、武术界、习练者相向而行、同向发力。 四是有的放矢、紧锣密鼓地培养沧州“好拳师”。有针对性地对拳师进行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培训、“全人武术”为主要内容的讲授技能培训及市场规则培训,提高整体素质,使之与时代无缝对接。 五是构建武术多元发展的“好格局”。锁定大中小学校、民间馆校、群众性武术活动“三个圈层”,推动武术人才培养、技艺传承、赛事组织、景观建设等,形成不同区域、不同特色、不同人群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习武盛景,保留或重现武术的“乡愁”。 六是打造落实“全人武术”规划的“好机制”。重点是强化主管部门及武术协会的职能,使之能够有效地整合社会各界力量,按照规划要求,稳步实施,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武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作者单位:市政府研究室沧州师范学院)
文章分类:
武术杂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