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褪志 冲锋最前沿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08-25 11:46来源:沧州日报 退役不褪志 冲锋最前沿 ——“大校村官”治村故事之五 本报记者 马志辉 “一声‘到’,一生‘到’!”这是军人毕生的情怀;“若有战,召必回!”这是军人永恒的承诺。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大校村官”、河间市大庄村党支部书记石炳启始终坚守阵地最前沿,冲锋在第一线,连续一个多月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 每天早晨天刚亮,63岁的石炳启便骑着电动车,迎着刺骨的寒风,在村中4个卡口之间来回巡视。看到村民没事出门溜达就批评,看到不戴口罩的村民就教育。 那段时间,用村里人的话讲,石炳启就像“打了鸡血”。每天最少广播4次、查岗8次,凌晨一点,还在村中各个微信群发消息;村里谁家有亲属从外地回家,他都要打电话反复嘱咐14天之内不让出门;他还亲自担任队长,建起“防控疫情大队”“疫情防控尖刀连”,肩负起村中巡逻、消毒、排查等工作…… “六百村民六百兵,不让疫情进村中”成了大庄村抗击疫情的生动写照。回忆起过往的点滴,大庄村村民张占苓眼里泛着泪光说:“有石书记在,我们心里特别踏实。但看到他每天忙碌的身影,我们也心疼啊,毕竟他也是60多岁的人了。” “我是军人,冲锋在前是本能。”石炳启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感召和引领下,大庄村退役军人自发组成了服务队,成了村里抗击疫情的核心力量。上至78岁的老班长,下至23岁的退伍兵,大家无怨无悔、冲锋在前,始终坚持义务为村子站岗放哨、夜间巡逻、消毒清洁。大家全情付出不图别的,只为践行服务队成立时的那句誓言——“我们在、请放心”。 时间再倒回至春耕时节。那时疫情防控正紧,封村封路老百姓出不去,加之气温回升,田里的地膜再不掀掉,村民100多亩大蒜就要烂在地里。 石炳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商量后,决定在分片分户小批量大距离派出农户入地作业的基础上,动员村里退役军人服务队的22名成员,帮村里留守老人家庭和行动不便的村民,处理地膜;并利用空闲时间,帮他们进行大蒜田日常管护。大蒜问题这才迎刃而解。 树苗种植是村里人一项重要收入来源。疫情期间,为了解决树苗卖难问题,石炳启又带领退役军人服务队成员“变身”线上销售员,充分利用战友资源,在朋友圈帮群众“带货”,线下则接待客户、运送树苗,先后帮村民销售树苗1万余株。 复员军人石海峰在兴村镇政府工作,是村里退役军人服务队的成员。谈起大庄村的变化,石海峰对石炳启赞不绝口:“过去村里有事,很多人不闻不问,但自从石书记上任后,他事必躬亲、吃苦在前,用初心本色生动诠释了什么是使命担当、军人本色。受他感召,现在村风变了,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自愿加入服务队,加入到村里美好乡村建设、环境治理等工作中。” 两年来,在石炳启的带领下,退役军人服务队成了大庄村的“金牌服务团队”:村里出义工修路修渠,他们第一时间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谁家有困难,他们就像办自家事一样,主动帮着跑办…… “一日从军,一生当勇;一朝入伍,军魂入骨。身为军人,就应永不负军旅,永远以子弟兵的本色心系百姓,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为大家筑起坚不可摧的屏障。”石炳启坚定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