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官微:jinribohai521

“夜经济”嗅烟火气染文化香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09-15 11:23来源:沧州日报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白天按部就班,晚间活力重现,“夜经济”是日间市场的扩展,是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的关键。不拘泥于地摊经济,“夜经济”更应是夜资源与服务产业的融合 

“夜经济”嗅烟火气染文化香

  本报记者 吕坤 摄影 王少华 

烟火气  

时针已经指向21时,穿着反光衣头戴安全帽的小崔,骑坐在折叠电动车上,在运河区小王庄附近的饭店前“蹲守”。加入代驾大军刚刚3个月的他,每晚都能更切身地体验到这座城的烟火气。  

三三两两的快递小哥偶尔在他眼前闪过,车子稳稳地停在饭店前,拿着手机冲进去,又带着打包的饭菜冲出来,跨步上车,奔赴下一个目标。这座城的这个时间,即便宅在家中,也能让“夜经济”繁荣起来。  

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相比白天,居民夜间餐饮消费需求更高,增速达47%。除了外卖,夜间餐饮消费的主要部分由夜市宵夜和地摊小吃构成。  

向西过一条马路,宽敞的永安北大道上,各色小吃摊早已开张几个小时,“铁板烧”“臭豆腐”“炸串”“麻辣小龙虾”一直绵延了数百米。去年夏天,这条马路上除了美食,更多是卖服装的摊位,摊主中多数操着南方口音吆喝着“休闲裤15元、体恤衫20元”,这群白天在明珠商贸城忙碌的个体经营业主,大钱赚得到,小钱依然抓得了。  

也有本地的上班族,来不及吃晚饭,就开着私家车来占车位,后备箱中放些小物件,一边消遣时光,一边做个副业。  

商场刚刚打烊,有人手中拎着大包小包的“战利品”走出来,工作时间几乎占据了整个白天,私人生活以及娱乐时间基本都被压缩到了晚上。数据显示,城市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有些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销售额的50%……

文艺范  

大运河畔,一个特殊的集市犹如磁铁般吸引着城市角落的人们。  

手工制作的香囊、饰品,或抽象或艺术的画作,身着汉服的小女孩,围观表演的孩童……秋风微凉,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中心广场上的清风市集,依然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感受。  

来个书签吗?纯手工制作绝对是独一无二的画作;选个香囊吗?古朴的布袋装好香料,再用一针一线锁住香气;看看小夜灯吗?古色古香的绳子配上文艺范儿的灯……  

在这里,木艺、篆刻、陶艺、花艺、布艺、木刻、画信、皮艺、工笔画、创意油画、羊毛毡、落画、软陶、饰品……琳琅满目。一年来,清风市集举办活动30余场次,100余个文创工作室和手艺人参与其中,其中秋季主题大集和冬季主题大集引起强烈反响,辐射狮城3万余人,开展公益公开手工课100余节,3000余人感受传统工艺和手工魅力。  

不仅是展出作品,在这里,偶尔还能近距离观察传统技艺的展示。眼瞅着一团泥巴在艺人手中旋转、成型,旁边的小朋友都不舍得眨眼,生怕错过惊喜的瞬间,不一会儿,这团泥就变成一盏茶碗,小朋友拍手叫好,脸上写满兴奋。  

定期举办的清风传统艺术课堂,讲篆刻、讲陶瓷、讲插花、讲雕刻……还有来自天津、保定的手工艺人,他们把篆刻、雕刻、插花、布艺、胡琴、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带到这里。传承传统工艺,弘扬大运河文化,一直是他们的初衷。

文化魂  

某种程度上说,夜间经济是夜资源与服务产业的融合,发展夜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包括气候条件、生活习惯、营商环境、交通条件、经济水平、吃住游玩等等多个因素。夜资源的融入,带来的是服务产品的创新与服务产业的不断升级。  

从零散的“小打小闹”,到对夜晚的利用进行系统性地规划,夜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品牌化时代。  

2020年初,“夜经济”开始作为热词出现在各地2020年的经济发展规划中。不少代表委员表示,做好“夜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繁荣应是地方政府的一道“能力测试题”。  

测试什么能力?让工作8小时之外的夜时段“活起来亮起来”,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个综合治理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难题:民生的嘴巴、城市的脸面、商家的动力,各方利益交错,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形成活力,而不是互相角力?  

既要让有质量的“夜生活”吸引增量客源,还要解决千城一面的同质化问题,另外,通过安商稳商沉淀出经济效益和夜文化……无一不是考验。  

归根结底,夜经济品牌的根基最终还应是当地独有的文化基因。  

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因此,夜经济品牌,也当有自己的特色。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来游客,都希望能在闲暇之余的夜晚,找到属于一个城市特有的味道。   




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理管理办法 今日渤海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7-3155727
c 2015-2017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备案编号:冀ICP备10008322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17

http://beian.miit.gov.cn

技术支持:河北欧米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