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放学”惠民生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10-27 14:53来源:沧州晚报 “延时放学”惠民生 本报评论员 赵业乾 群众冷暖放心上,“关键小事”抓到底。从今年秋季开学起,我市在中心城区和县城各小学全面推行“延时放学”,学生下午离校时间延长到5点以后,直接惠及近10万个家庭。(据10月19日《沧州晚报》2版) 家中有小学生的家庭,往往会为接送孩子的事发愁。 下午1点半送孩子到学校,4点钟又要到学校去接孩子,如果家里没有老人帮着接送,分身乏术的上班族只好花钱让孩子去接送站。因此,在学校周边,一些“小饭桌”“接送站”生意火爆。 接送站的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问题频出,但一些家长却不得不把孩子送到那里去,因为这是这些家长的刚需。 困扰沧州家庭的难题,同样也困扰着全国的家长。这类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是因为“延迟放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环节。 比如,学生放学后留在学校,谁来看护?安全问题谁来负责?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它考验着教育部门管理、协调能力。 但群众的痛点,就是施政者的着力点。 从今年秋季开学后,沧州全面实施“延时放学”政策,家长们纷纷称赞这项政策暖人心,是一项“民心工程”。 经《沧州晚报》报道后,沧州“延时放学”之举被各大媒体转载、转发,网友们都为沧州的做法点赞。 此事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说明这项政策实施得好,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解民困。 国内其他地方也在探索“延时放学”的问题,与其他地方相比,沧州的做法更加亲民,更具可操作性。 一是实行“延时放学”后,学校不收取任何费用。有的地方“延时放学”政策一度在网上广受好评,但每个学生每月需向学校交纳150元的费用。而沧州则是免费的,真正做到了惠及群众。 二是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推出了“菜单式”课程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延时放学”不是用来补课的,不是为了增加学生负担的。学校为放学后的学生增设了音乐、书法、体育、阅读等课程,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一举多得。 三是采取自愿原则。学生提前申请,就可以按照正常的时间放学,做到了灵活方便。 当然,对于学校而言,“延时放学”增加了学校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对于教师而言,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看学生。 “延时放学”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一项“暖心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都可以以合适的方式参与进来,齐心协力把这件事办好、办到位,让孩子们学到知识、拓宽视野,让他们享受到快乐的童年。 上一篇明代知州张缙与沧州的故事
下一篇他们再也不为生活发愁了
文章分类:
清风楼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