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中国速度”从哪来?这些“黄庄面孔”给你答案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1-22 16:19来源:河北新闻网 在石家庄黄庄公寓隔离场所,每分每秒都有新变化。 1月13日,全力启动建设;1月15日,全部完成接电;1月17日,多数集成房的框架和挡风墙拼装完毕;1月19日,首批606套隔离房陆续交付使用…… 与疫情赛跑,这里创下的“中国速度”从哪来? 他们,或许能给你答案! >>他们有最“动听”的嗓音 视频选自中国铁建微博。 他叫刘成洪,今年39岁,是石家庄黄庄公寓隔离场所建设现场指挥人员。 视频里,他嗓音沙哑,说出的话想让人听清得颇费些力气。 13号下午2点进场,48个小时只睡了3个小时……由于不停地指挥交流,他的嗓子早已喊破。 累吗?肯定。 可当被问及最想做的是什么? 他没提休息,只说了句“抓紧把它干完”! >>他们有最“帅气”的脸庞 资料图。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他叫张雷,今年42岁,是石家庄市正定县岸下村人,在黄庄公寓隔离场所建设现场负责混凝土浇筑施工。 他有多忙?从12日夜间到15日,他平均每天睡不到2个小时;脸上满是凝固了的水泥,却腾不出手来擦掉。 每天争分夺秒,为了啥? 他说,“这是我的家!尽快建好隔离场所,就是保卫亲人。” >>他们有最“彪悍”的体魄 视频选自石家庄日报客户端。 他叫赵栋梁,虽然在原单位是搞技术管理的,但在黄庄公寓隔离场所的建设现场,他就像一块“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砖,除了协调指挥,切割门板、墙板,安装底板、顶板、立柱以及门等窗也不在话下。 1月17日这天,石家庄的风特别大。 从早上7点多开始,他就弯着腰和工友们忙着切割切割门窗的组合板。直到中午12点多,他挺直了腰身,才发觉嘴里的“不对劲”——口罩里竟全是沙子! 他自我打趣道,“一上午都在忙,没想到‘吃土’了。” 不惧风沙、不怕吃苦!工地一天一个样,他们比吃了蜜都心甜。 “他们”还有很多!也许我们不能一一叫出名字,却记住了那一双双有力的手、一个个坚毅的眼神…… 他们从未觉得自己伟大,但他们却创造着奇迹。 继火神山、雷神山后,让我们再次记住他们—— 可爱又可敬的“黄庄面孔”! (综合自河北日报、新华社、石家庄日报等 编辑:张宇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