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龙场出发,经九子坝(九坝),到何村宿营,行程70里。——摘自红一军团直属队《两万五千里》
★率领红军第一军团司令部进至栗子坝(今桐梓九坝镇)地域。
○二十时,朱德致电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甲、敌情已告,估计黔敌正分头集结待机,其守桐梓者两旅约四个团,川敌郭、潘、廖一部则企图乘机尾追我军。乙、我野战军以一部阻滞追敌,主力则迅速袭取桐梓城,以转移战局。据此,明二十五日第五军团主力移双龙场,其后卫团应在梅溪、良村之间阻滞郭、潘两敌,并尽量吸引其向温水方向,第九军团主力移新罗坝,其后卫团则在七碗井至庙堂坝地带阻滞廖敌。丙、我第一、三军团由林、聂统一指挥,于明二十五日以迅速袭取桐梓城之目的,其部署要旨应如次:A、第一军团为袭取桐梓城第一梯队,首先进占并依托城西山地进行袭击,如不奏效或不可能,则依条件可能部署强攻。B、第三军团主力为第二梯队,控置于桐梓城西南地区,并以一团经桐梓以南占领娄山关,截断桐、遵交通,向遵义严密警戒。C、林、聂应本此要旨指导袭城,如不奏效或袭击不可能时,将强攻条件和部署及自下决心限于明二十五日十时以前电告。丁、第一军团后方明日应由栗子坝转到桐梓以北之车南、炒米铺附近,第三军团后方应准备转移到桐梓以东地区。但首先第三军团应先察明经桐梓以南到城之东南通绥宁〔阳〕道路,第一军团应察明经桐梓城北炒米铺到城之东北及以东的道路,限二十五日二十四时电告。戊、我率军委直属队明日由官殿[店]进到九坝。
○指挥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团长杨得志)夜袭桐梓县城,击溃黔军第四团蒋德铭部两个连,占领桐梓县城。
○二十二时,与聂荣臻指点朱德、彭德怀、杨尚昆:一、我第一团已进占恫梓城,敌约两连与我接触,退至遵义方向约三里处,仍与我一团部队对抗中。二、第一、第三军团明日行动应如何,望朱即告。
○苏维埃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人民教育委员瞿秋白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口镇小径村(小迳)被国民党军队逮捕。苏维埃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工农检察部部长何叔衡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口镇小径村突围时牺牲。——摘自《林彪军事生涯之长征》(阎峻)
★红一军团司令部由新罗坝进至栗子坝(今桐梓九坝镇)地域。
第一师第一团(团长杨得志政委黎林)夜袭桐梓县城,击溃黔军第四团蒋德铭部两个连,占领桐梓县城。——摘自《红四团长征战记》
★红军部队,在向娄山关前进途中,第十三团团长彭雪枫从俘虏和窃听电话中得悉,娄山关为柏辉章部3个团,娄山关南5华里处黑神庙有杜肇华旅。他立即将情况报告给彭德怀。
“万峰插天,中通一线”的娄山关是黔北第一险隘。北到桐梓30里,下山40里到板桥,再走80里到遵义,因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成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获悉这一情况的彭德怀、杨尚昆立即意识到这是一次攻歼黔军的良好战机,马上致电朱德建议:“我们拟以迅速动作歼灭此敌”,并计划由第一、三军团于26日拂晓向黑神庙攻击,同时建议干部团赶上,在正面作预备队。
此电也发给了在桐梓的一军团林彪、聂荣臻。林彪、聂荣臻于20时致电朱德,同意彭德怀、杨尚昆提出的意见,也主张红军“应以主力在娄山关以南消灭此敌,以一部阻止桐梓以北之敌”。
彭德怀的建议很快被中革军委采纳。——摘自网络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