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投诉举报件件有回音
——全市开展“优供给促消费保安全”专项行动
本报记者 袁洪丽
提示:近日,我市出台《关于开展商场超市农贸市场“优供给促消费保安全”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和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使消费投诉举报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全力创造安全、放心、方便的消费环境。
开展抽查行动 确保消费安全
我市出台《关于开展商场超市农贸市场“优供给促消费保安全”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在不影响商场超市农贸市场正常营业和群众舒适消费的情况下,市政府定于今年11月到明年1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商场超市农贸市场“优供给促消费保安全”专项行动,对企业是否存在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销售缺斤少两商品、虚假标识标注、价格欺诈、促销陷阱、“霸王”条款、虚假宣传等行为进行抽查。
抽查中重点针对消费投诉举报集中的商场超市农贸市场不法经营行为、网络消费纠纷和商品质量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并按规定程序及时向社会公布,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让消费者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此外,我市还将依法对商场超市、农贸市场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制定消防安全制度、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对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组织维修保养,定期对电器线路、燃气管路维护保养、检测,组织防火检查、消防演练和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等情况开展消防监督抽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法》等法律法规,重点检查是否按要求对电梯进行维保;是否落实电梯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是否配备合格的电梯安全管理员;是否设立安全警示标志。
吸引知名品牌 优化市场供给
《方案》指出,积极吸引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商场超市落户,打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让广大老百姓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鼓励大型商贸企业“走出去”,到市外开店设场,到省外建立营销机构,不断做大做强沧州商贸品牌。同时,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直采基地,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支持零供双方加强供应链管理,引导企业增加定制化、个性化商品供应,满足个性化品牌化消费需求。
各县(市、区)要加强统筹协调,搞好城市商业网络调查,根据本地区城市发展特点和城市商业类型,因地制宜地确定商业网络建设重点,促进城市商业网络合理布局。老城区和已预留商业网点的新建城区,鼓励企业采取收购、兼并、特许加盟等形式整合分散的商贸服务资源,规范小型门店,实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重在完善商业网点、提升服务水平。尚未开发的城区,要加强总体规划,针对居民需求变化,合理配置网点,集中建设组团式商贸中心,合理配置多点式便利型城市商业网点。要按照优化网络布局、改善服务功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等要求,完善、落实城市商业网络规划,根据规划制订工作方案,确定发展目标和计划进度,提出城市商业体系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满足群众需求 培育消费热点
体验式消费、绿色消费、个性化消费等,都是当下新的消费热点,能改善消费者的消费品质。我市支持改造提升购物中心和大型超市,完善配套设施,增设体验式消费店面,组织开展特色餐饮、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生活服务等活动,推动传统消费向智慧型、多元化、体验式消费发展。同时,引导流通企业加强商业建筑和设施节能减排,增设绿色产品专区,优先采购绿色产品,不断增加绿色有机食品供给,创建一批绿色商场超市,扩大绿色产品销售和消费。提高我市大型商超生活用品、食品等优质消费品采购量,满足群众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
在网络消费方面,应推动传统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加快创新转型,推进商业实体与平台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扩大网络消费。引导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通过自建电商平台或依托第三方电商平台,完善网络销售渠道。鼓励大型商场超市以电子商务、信息化及物流配送为依托,推进直营连锁,规范发展特许连锁。支持大型商场超市与电商、物流企业合作建设区域性仓储配送中心,发展“网购店取(送)”等新型配送模式,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力争我市全年网络零售额突破190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