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官微:jinribohai521

探脉沧州中医药文化 | 首部张锡纯专题片讲述大医人生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3-03-16 10:32来源:沧州日报

河北大学聚焦沧州中医文化

首部张锡纯专题片讲述大医人生

本报记者 哈薇薇

26525437-3489-4499-968f-094bc821f850.jpg


38a5b0c0-2b6c-46f9-9a64-b16bf7dfac29.jpg


23f1ff68-2386-4347-ba67-1ce1d8c3ea2a.jpg

河北大学摄制组到我市采访拍摄

近日,由河北大学燕赵高等文化研究院与河北大学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制作播出的专题片《一代大医张锡纯》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引来好评无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张锡纯和他的故事。为此,记者采访了专题片的主创团队。

文化研究成果丰

引来河大摄制组

“近年来,河北大学一直把燕赵文化传播作为一个重点学科方向发展,其中中医文化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张名片,而张锡纯无疑又是燕赵中医文化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人物。因此,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的教授白贵提出了拍摄一部张锡纯纪录片的设想,这个设想得到了燕赵高等文化研究院的支持。为提升专题片的整体质量水平,我们最终决定和央视制作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张锡纯专题片的创作。”专题片负责人、河北大学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的教授曹磊,在提到创作初衷时说。

2021年初春,主创团队全身心投入到专题片的前期准备工作中。他们一方面翻阅关于张锡纯的各种资料,一方面利用私人关系在沧州寻找从事张锡纯研究的专家学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通过团队成员回笑哲的介绍,联系到了沧州几位热爱张锡纯文化研究的人,包括王鹏、吕少军等。这个线索让埋在古籍堆里、有些找不到方向感的主创人员立马来了精神。

4月,草长莺飞时节,主创团队成员曹磊、马磊和回笑哲来到沧州,他们临运河而立,体会着这座城市的古老与现代。

百年前,张锡纯就是从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走向全国的。让他无限感慨的,不仅有眼前的自然景观,还有浓厚的文化研究氛围。原来沧州对于张锡纯的研究早已开始,并且已经形成张锡纯文化研究圈,当地权威媒体《沧州日报》对张锡纯的专题报道也已持续了好几年。

“沧州学者的研究深度和广度真的让我很振奋,有了扎扎实实的研究成果作基础,专题片就成功了一半。”在听到王鹏、吕少军等文化学者对当地张锡纯研究现状全面而深入的介绍后,曹磊对做好专题片有了更大信心。

墙内开花墙外香

实物展陈需加强

雨大风急。没想到采访张锡纯的第一站就遇到了恶劣天气。眼前这个古朴的村落,就是张锡纯的故乡——盐山县张边务村。这里的一砖一瓦、一个院落、一个胡同,还保留着百年前的模样,好像并没有受到现代化进程的过多影响。

“老乡,去张锡纯墓怎么走?”连问了几个人,都说不清楚,这让摄制组有些失望。终于,有位自称是张锡纯本家的老乡,给曹磊指了路。汽车沿着泥泞不堪的土路七拐八拐终于来到墓前,一座石碑孤零零地矗立于前,周围是广袤的农田。

“这多少让我有些意外,张锡纯这样一位大医,在他的故乡,老百姓了解得却很少。”曹磊有些遗憾地说。接着,他们又来到盐山县寿甫中医院,拍了几组镜头后,摄制组一行人带着些许遗憾,踏上了返程的路。

张锡纯是从这里走出的大医,他把全部的深情都给予了这片土地。这片土地的人们应该了解他、宣传他,而现在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曹磊觉得在优秀文化的普及和宣传上,地方还有很多努力空间。

在拍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实物太少,这对专题片的制作来说,无疑增加了难度。来自央视的导演马磊也感到有些棘手。

去年年末,黄骅张锡纯纪念馆开馆的消息传来,听说这个纪念馆里收录了张锡纯当年在外祖家教书、行医的一些实物,这让整个创作团队都很兴奋。

在梳理张锡纯人生历程时,天津是他人生一个重要舞台。他在那开办中西汇通医社、创立医学函授班,传道授业,培养了无数的中医人才。也是在天津,张锡纯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当主创团队来到修葺一新的天津中西汇通医社时,古色古香的中医小院、惟妙惟肖的大医塑像,让他们仿佛穿越百年、亲眼目睹了张锡纯的大医精诚,真切感受了他为国家的中医事业奉献终身的人生理想。

张锡纯一生的高光时刻,是被沈阳官员邀请前去担任立达医院院长的时期。医院就建在当时沈阳大东关这个地方。曹磊说,由于疫情原因,这些重要的地方没有办法前去拍摄,所以只能找来一些资料片的境头代替,这也是这部专题片遗憾的地方。

创作遵循历史观

高校民间共携手

在撰写专题片稿件时,主创人员觉得有必要把张锡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来书写:他弃文从医、投身行伍、受命沈阳、抗争废医案、天津授课等人生选择,无不映射着时代的光辉。

为此,主创人员几易其稿,先后采访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姚大志、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马晓彤、沧州张锡纯文化研究学者王鹏和吕少军、河北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博士刘建以及重点报道张锡纯的媒体《沧州日报》的编辑、记者等,让整个专题片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内容丰富。

曹磊说,在两年多的创作、拍摄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和与专家、学者的访谈,这位百年前的大医张锡纯在他心中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在那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年代,面对西方科学技术以及思想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何去何从,中医的发展方向又在何方?是全盘西化?还是完全排斥?张锡纯选择了一条今天看来都具有历史前瞻性的道路,就是衷中参西。他提出“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悖中”的宗旨,尽管当时中医界有很多不同声音,但他身上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和担当。

当问到拍摄这部专题片的现实意义时,曹磊认为,张锡纯的中西汇通思想,一直引导着今天中医发展的方向,而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展、壮大的意义不止在于中医界。

经过多次拍摄、几易其稿、几经剪辑,2022年底,专题片《一代大医张锡纯》终于成片。主创团队悬了两年的心,也暂时放下了。曹磊说,通过这部片子,他不仅看到了沧州日新月异的变化,还结识了许多热爱张锡纯文化研究的人士。

去年,河北大学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还聘任王鹏担任兼职研究员,打通了高校与民间学者沟通的渠道。这种注重科研成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态度,也给了民间学者更多的信心。

“被河北大学聘为兼职研究员,这给了我继续研究好张锡纯更大的动力和信心,希望能为高校张锡纯研究方面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王鹏欣慰地说。

“河北地大物博、人杰地灵,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大书特书的人和事,张锡纯被河北大学聚焦绝非偶然。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加强高校与地方的沟通与融合,共同把河北深厚的中医文化、伟大的中医人物书写好、宣传好。”曹磊如是说。



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理管理办法 今日渤海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7-3155727
c 2015-2017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备案编号:冀ICP备10008322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17

http://beian.miit.gov.cn

技术支持:河北欧米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