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台好戏欢度佳节 群众文化落地生根
本报记者 哈薇薇
农历正月十四上午,狮城公园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雄浑的大鼓、喜庆的腰鼓、威风的狮舞、婀娜的落子、风趣的小车会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16支民间文艺队各展技艺,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场民间文艺展演活动,是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沧州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的“百姓乐”公益大舞台的活动之一。据了解,春节期间,沧州市群艺馆举办活动达上百场,真正实现了群众文化的落地。
非遗展演 百场活动闹新春
春节前夕,为营造欢乐祥和的传统节日气氛,沧州市群艺馆举办了沧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沧州木板大鼓、沧县舞狮、吴桥杂技等众多非遗项目逐一登场,展现了传统的狮城地域风情和独特的人文气韵。
已过古稀之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沧州木板大鼓传承人王银杰,带着孙女王馨迪为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大鼓表演。观看展演的市民吕女士说:“演出太激动人心了,把我们沧州的特色文化都展现出来了。沧州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我们也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
此次新春活动还推出了非遗项目剪纸、刻纸作品展,包括渤海渔村剪纸、吴桥杂技剪纸、刻纸艺术三个非遗项目,共展出作品66幅。作品内容丰富、构图巧妙、作工精细、形象生动,既展示了传统民间剪纸的表现手法,又融入了沧州铁狮子、沧州杂技、渤海渔村等沧州地域文化符号,充分展现出剪纸、刻纸艺术的独特魅力。活动共展出16天,受到市民广泛欢迎。
沧州市群艺馆馆长葛明栋介绍说:“沧州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8项、省级102项、市级346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位。此次在春节期间安排非遗项目展演,既增添了节日传统文化韵味,又推进了沧州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开展,可谓一举多得。”
春节期间,沧州市群艺馆还开展了“乡土文化能人”美术书法巡回展、“过大年唱大戏”京评梆韵戏曲票友系列演出、“欢乐新春”曲艺小品专场、“歌舞狮城”群众舞蹈展演、“欢欢乐乐过大年”少儿新春大联欢、“走进音乐世界”群众合唱音乐会、“沧州交响”新春音乐会、“颂祖国赞沧州”演唱会、沧州日报社“文化八仙桌”群艺专场、“文化进万家”赴中捷产业园区新春联欢会等近百场活动,以满足广大市民的节日文化生活需求。
创新节目 凸显地域文化特色
在沧州日报社“文化八仙桌”群艺晚会上,群艺馆的歌伴舞《茉莉花》让观众眼前一亮,嫩绿的枝叶,淡黄的花蕊,舞蹈《茉莉花》带着春的气息,融入浓浓乡情,在群艺馆舞蹈团队的演绎下,如梦如幻,美妙绝伦,展示了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色彩的民间风情。馆长葛明栋介绍说,“全国有好多版本的《茉莉花》,今天表演的《茉莉花》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沧州落子两首著名的曲子之一,另一首是《放风筝》。”
1月16日,沧州荀慧生大剧院里,“沧州交响”新春音乐会隆重上演。音乐会上,既有沧州民歌代表作《放风筝》,又有歌唱沧州六大文脉和风土人情的《沧州武风》《吴桥杂技连天下》《沧州医神》《诗经谣》《喊一声渤海湾》《运河沧州》以及《铁狮,你是一支歌》,还有讴歌沧州好人之城的《小善不小》,听众不仅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更感动于家乡文化的博大精深。演出结束时,热烈的掌声在剧场经久不息。市民李先生说:“这种形式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沧州的文化工作者通过创新,创作了一批弘扬沧州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力作,让这道新春文化大餐又增添了一份创新的味道。”
按照沧州市委、市政府“精品引领、系列推进、惠民乐民”的思路,此次音乐会汇聚了沧州词曲作者多年创作改编、且在全国及省市获奖作品,由河北交响乐团与京津沧知名歌手,以及沧州群众合唱团队共同呈现。葛明栋说:“通过与交响乐合作的形式来演绎本地原创作品,这在沧州音乐史上是首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使群众音乐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公益服务 培养群众文化人才
侯红霞是沧州老年艺术合唱团的一名成员,每周都会到群艺馆排练一番。而培训,群艺馆都有专人负责,一切都是免费的。爱唱爱跳、喜欢表演的老年人在这里体会到了老有所为的乐趣。
在沧州市群众艺术馆,所有设施设备和公益活动全部免费开放。同时,为增强群众的参与热情,群艺馆还常年对“爱乐合唱团”“群星管弦乐团”“群星话剧团”“灵越舞蹈队”“白派评剧研究会”等70余支馆办团队,进行各种免费有效培训。
葛明栋说,沧州市群众艺术馆将依托16个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和市级三馆人才优势,发挥各县(市、区)文化骨干力量的优势,结合当地特点,打造各具特色的基层文化人才培训基地,通过文化人才培训网格化,使其成为县乡村文化种子选手的“孵化器”“试验田”。
下一步,沧州市群艺馆将整合全市人才资源,发挥县域特色优势,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力争用3年时间,在全市建立20个各具特色的基层文化人才培训基地、培训200名高素质的文化管理员和1000名基层文艺骨干。通过地域特色文化培养的人才,以尖子带动骨干,骨干带动群众,形成群众文化人才滚动式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