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鞋西施”坐着轮椅去创业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8-02-24 09:27来源:沧州日报 “织鞋西施”坐着轮椅去创业 本报通讯员 陈双双 本报记者 袁铮 给孩子买了新衣服,给家里买了比往年丰盛的年货。这个年,让巩艳坤过得心里火热热的。“我家从没赚过这么多钱,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 今年32岁的巩艳坤,是河间市兴村乡油店村农民。5岁时不小心摔断中枢神经,下半身没了知觉,她过上了轮椅上的生活。她的丈夫杨书成是位聋哑人。结婚后,夫妻俩靠着杨书成打零工维持生活。随着孩子的出生,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经常入不敷出。虽然乡政府把他家作为重点对象多次帮扶,但巩艳坤认为,要脱贫最关键的还得是自己有志气,双手勤劳才能换来好日子。 创业,源于一次偶然。巩艳坤看到有店面出售手工编织鞋,“这个我也行啊,织了鞋来卖,不就能挣钱了嘛!” 说干就干!她网购了钩针和各色毛线,开始动手学起来。两根钩针,一团毛线,巩艳坤看着图纸经常一坐就是半天。为了学习一个新花样,她经常织着织着就到了后半夜。由于下半身没知觉,长时间静坐让她很快生起了褥疮。即便如此,巩艳坤也不肯休息,开始学着半趴在炕上编织。她的胳膊肘上也因长时间半趴劳作布满老茧,每件衣服的肘间不是破洞就是补丁。 功夫不负有心人。心灵手巧的巩艳坤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各种编织技巧。虎头鞋、儿童鞋帽、冬天的棉鞋、夏天的凉鞋……她织出来的鞋手工细密平整,配色好看,样子也新颖,谁见了都爱不释手,乡亲们对她的手艺也是大加赞叹。 织得多了,就拿去卖了挣钱,创业路就这样趟了出来。丈夫杨书成骑着三轮摩托,后面车厢里拉着巩艳坤和各色鞋子奔波于各个集市。虽然每天很辛苦,但是夫妻俩很开心。有人问她这么辛苦,有没有感觉委屈,巩艳坤笑着说:“怎么会委屈?我很开心能够找到一个自己能干的事!你们不知道,没事干的时候,每天听着钟表嘀嗒嘀嗒走,那日子有多难熬!” 听说春节期间河间府署前有民俗文化节,小两口就想趁着热闹在附近多卖点钱。有个热心网友得知后,把他们的创业故事发到了“朋友圈”,小两口一下就“火”了起来。很多人被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专门跑到这边来买鞋;还有很多人帮着他们做宣传。巩艳坤成为励志网红,还有人叫她“织鞋西施”。 河间市青年企业家联盟、河间市工商联、河间市电子商务协会的代表们知道了巩艳坤的故事,春节前特意赶来把她的存货全部收购,并探讨来年网上销售手工鞋的新途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主动上门为她办理手续、拓宽渠道,帮她把生意做大。 大年初二,巩艳坤就忙活起来。“我每天都要干到半夜一点左右,订货的人太多了,我得赶紧给人家做出来。”她手里上下翻飞,一边钩着鞋,一边笑着说。 经历了一个与往年不同的春节,巩艳坤对未来更加有信心。谈起新一年的梦想,她高兴地说:“政府部门和许多热心人都在帮助我,我相信我也能创办出自己的品牌,把生意做得更大,带动更多人和我一起干,大家一起靠自己的劳动和手艺挣钱过上更好的日子。”
文章分类:
双创双服
|